Meeting Everest (1) – Gokyo Lake (4790m)
一切只為了在山上睡一覺,五千米上高山的一覺。
事源是三月份的珠峰基地營之旅,行程中計劃了高山湖路線 – Gokyo Lake,多麼希望在冰極的環境度一個晚上。高山的天氣轉變得很快,風雪雨,日夜的溫差,這都是旅程預計要面對的惡劣天氣。所有帶上山的裝備都是保命的,但晚上保暖,最貼近身體、最重要的isolation 還是睡袋,在寒風凜冽的環境,被暖暖睡袋包圍,感受特別深刻。Gokyo 3rd lake -Dudh Pokhari
出發前的一個月,還在煩惱sleeping system 的時候,Zerogram 寄來了一個睡袋,Cholatse NX。
要知道羽絨睡袋的定位,除了看廠家標示的溫度,更重要的基準還是要參考羽絨的羽絨蓬鬆度(Fill Power)和注入羽絨的重量Fill Weight。非常簡單地說,這兩項的數值越高,保溫能力越高。小弟手上的這個睡袋是1,100g Fill weight/850 Fill Power,我自己還是第一次擁有這麼「重裝」的睡袋,身邊的朋友擁有同級別的睡袋不多,始終香港還是沒有機會用得上,所以不敢寫比較,說一下用後感還可以吧。
出發前試用。
En comfort: -11 ℃/ En lower Limit: -19 ℃ / Extreme -42℃ 香港用滴汗
- Vertical Thermal Channels 羽絨管道是直身設計,據廠方說是有助將身體上方的熱能帶到腳。
- 頸位的墊,防止冷空氣滲入。
- 雙向拉鏈。
- DownTek ZeroPFC 羽絨
Sorry and Thank you, Geese
說「重裝」,這還是相對應的,lower limit -19度,重量不足1600g,這就是羽絨的神奇之處。用上DownTek 的ZeroPFC 防水羽絨,雖然比普通防水羽絨的防水能力稍遜,但在用得上這個睡袋的地方,晚上大概也不會下雨,要面濕凍的程度亦不會太高,對於這麼貼身的用品,換來PFC free,還是值得吧。外層方面,用上防風透氣的Pertex Endurance,這一點在高山頗為重要,因為寒冷環境通常會付送寒風。要令羽絨有鎖熱便一定要減少空氣的流動。Pertex Endurance 這種物料有不錯的防風防水潑效能,似乎是這個級數羽絨睡袋的「標準配備」。
寒風凜冽的環境被睡袋包圍,暖暖。
睡袋內外溫度的分別,這是在約3000米的Phortse,可是這一晚還是比較暖,睡在裏頭覺得頗熱,半夜還流著汗。
當然,整個sleeping system 還需要其他裝備的配合,地蓆、頭部保暖、睡覺衣物、使用的營具等等的平衡配合。
雪山下的夢想營地,那怕是睡一頓午覺。